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福州聚焦

台江南仙茶摊:充满虾油味的理论课堂
发表时间:2018-07-09 来源: 福州文明网

  一壶清茶,几张小凳,三五街坊闲话身边事,这样的茶摊现象曾是福州的“休闲老三宝”。在新时代,传统茶摊也有了新气象。台江区高桥支路的南仙茶摊,不仅是街坊邻居谈天说地的歇脚之地,更是基层群众汲取理论文化的平台。

  传统茶摊有了新气象

  台江区高桥支路上有一家茶叶店,门口飘着一面黄色旗帜,上面用红字写着“南仙茶摊”。4日下午3时,一场庆祝建党97周年的专题宣讲在此开讲。

  茶摊不大,但是热闹。退休教师刘德佺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茶桌前,讲述“红色电波”——福州太平山地下党的故事。闻讯而来的群众围坐在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呷一口茶摊主人翁文峰免费提供的茉莉花茶。

  宣讲并不是一人的“独角戏”,刘德佺时不时与听众交流互动,有的听众也喜欢补充一两句。“原来高家大院就是当年中共闽浙赣省委福州太平山的联络总站。”“听说前几年为此新修了纪念碑,就在闽江公园。”“对,清明节我还看到有人去献花了……”

  “比起一味灌输的讲课,我们更像是原汁原味的‘攀讲’。”翁文峰说,茶摊的基层理论宣讲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茶友们聚在一起品茶、聊天,将党的方针政策与闽都文化、茶摊趣闻结合起来,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讲给群众听。

  这种氛围已经持续9年了。2009年,在民俗专家方炳桂(已故)倡议和翁文峰支持下,全市第一家茶摊恢复开办。南仙茶摊坚持每周半天的活动,以弘扬闽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攀讲天下事,传递党的声音。

  多年来,茶摊聚集了闽都文化传承的热心人、志愿者,还吸引了社区邻里和远道而来的茶友。“每周的活动都在线上预告。”翁文峰说,碰到感兴趣的主题,还有人专程从闽侯、福清赶来,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理论宣讲添了虾油味

  单是喝茶聊天还不够,还得用上福州话、身边事。在翁文峰看来,让基层宣讲真正走入群众心中的,是熟悉的“虾油味”。

  “每当夜幕降临,一束束神秘的电波就从台江太平山‘山仔里’16号高家大院发出,将重要军事情报发往……”“老台江”刘德佺操着一口虾油腔,用福州话开启了一段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

  为了更好地为听众呈现历史,刘德佺除了结合自己长辈口述,还数次上门拜访高家后代。“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高家大院一次又一次向党组织提供了重要情报。他们靠什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刘德佺说,当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茶摊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将资料东拼西凑而来。主讲人都是以自身经历、切身体会,把深奥理论亲民化,让枯燥说教形象化。”翁文峰说。喜欢听故事的居民林明玉是茶摊的常客,她告诉记者,有些政策只看文字,觉得懵,用福州话一说,就懂了。

  昨天谈民俗,今天谈歌谣,明天谈党史,知识在茶摊里一点一点积累。翁文峰惊喜地发现,通过基层宣讲和文化活动,群众更清晰地了解闽都文化,更透彻地知晓党政党史。

  身边群众成了新讲师

  在南仙茶摊,宣讲的话筒早已交给了普通百姓。福州市实施基层理论宣传“千军万马”工程后,南仙茶摊也着手筹备成立业余讲师团,目前已有包括刘德佺在内的10名闽俗学者报名。

  “只要还能走、还能讲、还能写,就会来这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闽都文化。”今年82岁的刘德佺说,加入讲师团,不过是做一件让自己老有所为、散发余热的事。翁文峰强调,茶摊的宣讲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把精髓提炼出来,用身边事讲好大道理。“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统一价值观,汇聚正能量。激发大家帮助身边人,让优良传统代代相承。”

  茶亭街道阳光社区的黄瑞榕就从中受到感染。“讲师们讲述党的历史、福州的变化,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也应该为社会贡献力量。”黄瑞榕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将茶摊学到的思想传播到社区,在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据悉,自今年4月份台江区业余讲师团挂牌成立以来,短短3个月,已牵头在全区范围内成立3支区委业余讲师团、10支街道业余讲师团、52支社区理论宣讲队。接下来,台江区各业余讲师团将着重培育一批业余讲师骨干、打造一批示范业余讲师团、培育一批宣讲示范点、发现宣传一批“学懂弄通做实”典型,持续向机关、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等领域拓展延伸,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全覆盖。(台江区委文明办报送,内容来源于《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 何红蓼)
福州聚焦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