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福州聚焦

晋安聚焦三大工程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 福州文明网

  福州市晋安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以来,立足群众需求,聚焦筑基、引领、暖心“三大工程”,通过打造文明实践的多维共建矩阵、同心共进格局、服务共享平台,让文明实践有深度、有热度、有温度,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800余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超过6万人,覆盖群众约20万人次。

八闽第一站志愿者服务出站旅客,常态开展e防控志愿服务(福州文明网)

  聚焦“筑基”工程,打造文明实践的多维共建矩阵

  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务点。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在福州火车北站、福州市晋安区行政服务中心、鼓岭旅游度假区等群众日常办事、服务需求集中的重点窗口单位,灵活搭建“一站式”服务点,用文明实践“擦亮”窗口形象。其中,全国首家火车站党建联盟服务综合体——“八闽第一站”公共服务平台,已为来榕旅客提供交通问询、列车动态、健康码验证等“一站式”便民服务近35万人次,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被央视报道、人民日报点赞。二是形成“一刻钟”服务圈。以“因地制宜,不另起炉灶”为思路,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党员活动室等基层意识形态主阵地,全力打造志愿服务网格体系,设立9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法治前横、和乐竹林、精准助农等示范实践站27个,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贯通、点多面广的“一刻钟服务圈”,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三是打造“一体化”服务网。坚持“键对键”和“面对面”同轨并行,开发文明实践信息化工作平台,为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和下沉服务提供全面直观的信息数据参考,指导镇(街)、村(居)有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编制“志愿晋安”微信小程序,提供服务点单、志愿者文明秀、活动任务管理等十余项功能,实现群众指尖点单,线上派单接单,线下开展服务。此外,将福州市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贯通,推进“双中心联动”,打造舆论宣传“一体化”的志愿服务云端网。

晋安区“助农在新店”项目平台,在福州党建超市上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助力北峰山区农产品销售(福州文明网)

  聚焦“引领”工程,打造文明实践的同心共进格局

  一是选好“宣讲团”。精心挑选170名业余讲师,分级分类组建包含区级业余讲师团、9个乡镇(街道)、9个区直系统和1个“夕阳红”退休干部宣讲团在内的20个业余讲师团,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宣讲队伍,让基层理论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二是用好“主阵地”。依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晋步讲堂”和分中心,常态化开展“晋安之声”系列讲堂活动,目前已举办宣讲活动11场,群众参与达11万人次。用好“百姓讲堂”“金鸡讲堂”“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四个“桥头堡”,把宣讲主阵地从会场搬到群众中,并全程网络直播,高峰时刻保持11万人同时在线收看。创新打造鼓山镇“传习讲堂”、茶园街道“善读讲堂”、象园街道“文博乐园讲堂”、新店镇“众说新语”讲堂、寿山乡“乡村大舞台”等宣讲阵地,搭建群众家门口的新思想学堂。三是说好“地方话”。针对平原城区居民,将新思想与众多表演方式有机融合,编写发布原创音乐舞蹈快板《打赢防控阻击战》、表演现代闽剧《垃圾房风波》等,并利用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让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针对北峰山区群众,创新利用福州歌曲、伬唱剧、闽剧等本土文化,演出《贯彻新思想》《悔悟》《最美晋安人》《树新风》等特色唱段、乡村剧目传播新思想,做到上接“天气”、下接“地气”。

象园街道业余讲师团“杨谓祥老师在南湖公园即兴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福州文明网)

  聚焦“暖心”工程,打造文明实践的服务共享平台

  一是群众的“点单”汇“菜单”。聘请福建师范大学郑碧强教授专家团队指导,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分发调查问卷等方式,精心设计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总菜单”,通过党建超市等线上平台向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组织等发起志愿服务活动邀请,集结志愿力量将志愿服务精准送达群众身边,贯通文明实践“供需链”。如,制定精准助农志愿服务“总菜单”,整合16家共建单位资源,组建“助农直播团”,有效拓宽北峰山区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今年以来,共为北峰山区68户农户农企实现创收近70万元。二是资源的“整合”变“融合”。建成全国首个两岸社区交流中心并挂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借力两岸社工联动交流,整合300多名在榕台籍博士与台“陆通”APP等资源,融合搭建全国首个台胞“虚拟社区”,衍生各类社工志愿者“专业群”,指导提升社区志愿服务能力和居民小区自治水平。如,在电建社区成功试点“民情理事会”、在新秀社区创造性建设“闽台我家小院”等志愿模式,有效促进社区形成“睦邻·善治·共治”的和谐氛围。三是服务的“打分”换“积分”。探索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打分”工作流程基础上,增加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以绩效管理提升活动效果,激活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如,在新店镇新店社区、象峰社区、新盛社区等多个社区建立起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社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累积的“积分”可兑换社区公益课程、环保手工品等相应的服务或实物,形成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 汪天安)
福州聚焦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