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爱,是好家风的底色
发表时间:2016-05-24 来源: 福州文明网

  无锡钱氏,一个近现代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的家族,这些院士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钱穆、钱伟长,而除了这10位,你肯定还知道钱学森、知道钱三强、知道钱钟书……这些人物,全都出自无锡钱氏。

  在这些近现代史举足轻重的人物背后,我们有理由对这个家族产生好奇,是怎样的家族在百余年光阴里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的优秀子孙?

  这,也许可以从《钱氏家训》里找到答案。作为从1000多年前的吴越时期流传至今的家训,它涵盖了个人立身处世、治国齐家的所有依规,教会了子孙后世最深沉的爱。

  爱国,爱家,爱人。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一句曾被温家宝总理引用过的话,让钱学森在那个年代,带着“五个师”的能量,曲折回国,投入国家建设;“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为了让家境困难者皆能有书而读,钱氏家族设义庄、义学,从而才有了钱穆、钱伟长等贫困钱氏子弟的光明未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则教会了后世子孙立身处世的智慧和风骨。

  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根源的动力莫不出于爱。每一字、每一句,学会了,便是俯仰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祖宗的钱氏子弟;家国天下,以爱指引,才成就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成就了国学宗师钱穆,成就了写了《围城》、《管锥篇》的钱钟书……无锡钱氏,让我们领略的,是一个家族的不同凡响和家学渊源,让我们领略的,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滋养和呵护。

  纵观中华千年的风气传承,好家风,必是爱家的:《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以“孝”、“悌”、“德”、“信”、“让”为家风,人称其家族为“孝王”,名人辈出,历史上曾出现了95位宰相或同级高官,书圣王羲之就是王祥的第四世从孙;好家风,也必是爱国的:从刺字“精忠报国” 的岳母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再到南宋亡后义不臣元,守岳飞墓而居的七世孙岳琳……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从和睦家庭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讲求的都是长久的道德浸润与言传身教,根植于其间的家风建设,更需要丰沛而充盈的爱来支撑,而对家国天下的爱,则是家风建设的唯一指引。(陈晓燕)

(责任编辑: 黄友燕)
文明评论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