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要合力击穿国产电影的“天花板”
发表时间:2017-06-22 来源: 福州文明网

  去年开始,已经持续高速增长多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突然增速放缓,有人唱衰,有人疑惑,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已经触到天花板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电影市场如何才能进一步扩大,电影产业如何才能实现下一步升级?正在举行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供给侧改革成为电影从业者关注的焦点。(6月22日《人民日报》)

  曾经有好几年,全国市场规模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有人用这样的速度计算未来票房,但现实并未如愿。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增速明显下滑,很多人憧憬的600亿元票房在年底并未出现,数字停留在492.83亿元,仅比上年增长12%。让很多人大呼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中国的电影市场真正进入瓶颈期了吗?答案显然不是。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的增长比需求侧更快,而供给的有效性却在下降,至始至终,电影供给侧改革是电影产业绕不过去的话题,是电影人必须面对的痛点。这个痛点不除掉,中国电影市场就难有增长空间。因为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观众的品位和鉴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供给侧与需求侧只有匹配,也就是电影内容与观众鉴赏水平要匹配,只有拿出优质内容的供给,电影市场才会进一步优化发展。

  站在质量上来看。电影出品数量增加,需要的是质量的提升。去年上海电影节期间,正值人们对中国电影市场扩张速度的期待登峰造极之时,短短几天内,各家电影公司发布的片单多达数百部。一年后的今天,这些影片有的与观众见了面,有的尚未完成,有的成了“烂尾”项目,有的甚至完全“流产”,这些对一个国家的电影来说,如果现实生活的电影缺失了,要赢得观众就更难。

  站在情感上来看。国产电影近几年缺少能打动人心、引起大家共鸣的作品。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在内容的形式和样式上,类型不够多样,一部影片成功后,很多人跟风、模仿,这就造成了近几年某些类型的影片高度密集的突出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创作力的滞后。好电影创作是源泉,假如电影创作不能强起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资本就是溜走。这些感情无论哪一方都伤不起,国产电影只有出品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才会赢得人心。

  站在事业的角度看。说起电影,很多人想到的是产业,很少与事业相联系。过去很多年,中国电影的制作、宣发和放映都非常粗放,这让一些中小成本的优质影片失去了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转扭这种形势,真正还需改革撑腰,只有多给电影新人机会,在制度上少重流量多重质量。电影艺术、电影事业才会真正强起来。

  电影市场规模扩大最主要的动力来自需求侧,只有快速增加电影数量和影院数量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才能有效破解国产电影进入天花板的难题。(福文平)

(责任编辑: 汪天安)
文明评论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