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让文物建筑在开放中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7-11-08 来源: 福州文明网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导则》鼓励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并提出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对公众开放。(11月7日中新网)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为现代遗留下了极为可观的古代建筑,这些古建筑大多细心探究自然景观美与人文景观美的有机结合,尤其在建筑特色上有着浓厚的文化根源,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框架,综合反映了古人的环境观、建筑观、审美观、伦理观等等,因此,《导则》鼓励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并提出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对公众开放。除了让古建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对于古建筑以期合理地保护、开发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

  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古建筑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民族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导则》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和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大文物建筑开放力度,科学合理开展开放使用活动,明确开放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这才是开放古建筑或者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古建筑的真正意义,让我们从这样的古建筑中催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然而,要让古建筑在开放中火起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开放不仅要科学地开放,更要合理地使用,千万不能将这些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给毁坏,更不能因为发展旅游业而忽略了古建筑的承受能力,因此古建筑中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的智慧,而且古建筑还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因此,窃以为古建筑对外开放的深意非在经济,它实乃让当今的我们心灵更加有所寄托。在有闲之余,追古论今,寻找我们的根。若不然,当我们年华老去,身畔全为钢筋大厦,情何以堪?

  幸好,《导则》就开放条件、功能类型、开放方式和要求、日常管理与维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让古建筑的开放不至于摸着石头过河,提出了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工作要求,相信有《导则》为古建筑开放把脉,才能让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应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出发点,有效尊重文物建筑的区域性和独特性。在制度建立、责任落实、信息公开、巡检、安消防等工作上一着不让,有效推动我国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工作,让文物建筑活在当下,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王关林)

(责任编辑: 何红蓼)
文明评论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