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近年来,“双十一”网络购物销售额持续增长。据有关机构统计,仅2016年11月11日当天,全网交易总额超过1770亿元,同比增长了44%。很多消费者都加入到“双十一”网购“狂欢”队伍,希望从集中促销活动中得到实惠。然而,在电商频频传来捷报的同时,各类消费问题却层出不穷。“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多家电商平台均已“厉兵秣马”,准备“开战”。(11月8日《工人日报》)
“双十一”之所以屡屡创造销售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价格优势,一般网络商家都会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价放在“双十一”。但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上价格持平甚至上涨,导致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
要真正使顾客从“双十一”中得到实惠,不诚信的坑点要及早消除。比如去年的“双十一”,从中消协的调查发现,一些商家都在提前“挖坑”,玩着价格的花样欺骗顾客。当然,顾客也不是傻子,他们也会比较,对于这样的坑点,大伙谁愿意往这个坑里跳?虽然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多部委相继出招,对“双十一”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然而依旧有不少商家利用促销欺骗消费者。要真正防止“双十一”的“坑点”旧的未除新的又来,关键还是要工商部门拿出狠招,对于在平台上玩先涨后降的商家,一经发现,就要给予除名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只有对不诚信的商家严格把关,设置“黑名单”,才能让商家牢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另外,一分价钱一分货,顾客也要有理性消费的思维。不难看到,以往的网购中,多数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网络供货较实体店一般价格低一些,质量自然也会比实体店差一点。消费者只有擦亮眼睛,才不会被所谓的网上低价蒙蔽了眼睛,继而跳入商家设置的“坑”中。
以其事后吐槽,不如和商家一样,提前“厉兵秣马”。据悉,今年的“双十一”临近,各电商平台的宣传促销正盛。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电商促销活动更加考验消费者的“智力”。预售、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等,这些都是商家又挖出的“新坑”,消费者只有提前算好账,在商家推出的文字上好好掂量,才不会被坑。
总而言之,要真正双方都在“双十一”中获利,只有在诚信上多努力,网购市场上才多一些货真价实的“打折”“优惠”商品,网购市场的秩序才会真正风清气正信用为上。(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