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文学创作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发表时间:2017-12-06 来源: 福州文明网

  文学创作不论是诗歌、小说、散文也好,史料、纪实、民间故事也罢,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调查考证挖掘,“走基层、进万家、听民声”,方能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且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好作品。

  “扎根人民”,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常理,也是文学工作者前进的方向,大凡是文学创作谁都必须遵循这个方向。如果有谁以为自己“学富五车”,就可以深居简出,足不出户“闭门造车”搞所谓的“创作”,深入基层不足,“热剩饭”吃有余,哪还有什么推陈出新的呢。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法宝,是一切有责任感的作家文学创作的必然选择与要求。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近年来,我市广大文学工作者不忘初心,走基层,接地气,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山区海岛,走村入户,深入人民,观察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反映火热生活的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作家为时代代言,就得深入时代生活。以报告文学见长的军旅作家徐剑写过青藏铁路,写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浴火重生。他说,他的写作始终秉持“三不写”原则,即没有走到的地方不写、没有听到的不写、没有看到的不写。由此可见,作家不仅需要深入生活,更需要扎根社会,扎根基层。

  山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柳青说过,如果一个作家只知道自己手头上那一点儿鸡毛蒜皮,并且喋喋不休地只对这点儿鸡毛蒜皮感兴趣,那他的作品就不可能得到广大阅读者的普遍认同。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有多少曾经才气横溢的作家,写来写去却越写越糟糕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篇文章、那几件事,尽管从纯粹技术角度来看,他们的写作已经越来越老道也越来越成熟,但他们的作品却越来越苍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深入火热的社会主义生活。

  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福清文明办报送,来源:福清侨乡报社,作者:薛树人)

(责任编辑: 何红蓼)
文明评论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