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文化惠民不止是“节日盛宴”
发表时间:2018-02-26 来源: 福州文明网

  锣鼓喧天辞旧岁,歌舞升平迎新春。戊戌狗年春节,新春走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民俗表演、社火等轮番上演,给群众端出了一道道“文化大餐”。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向着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逐梦前行。(2月24日未来网)

  在春节里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大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向人们展现和传递着中华文明的底蕴和精神,是极富价值的精神大餐。在重要的节假日期间,开展文化惠民下基层活动恰逢其时,能够抓住人们集中返乡、人员集中的机会,有效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面和影响力。但要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土壤丰沃起来,不能止于一时之功,必须坚持常态化、创新化,才能够事半功倍,让优秀传统文化印刻进更多群众的内心。

  文化惠民应坚持常态。文化与群众的生活是不可割裂的关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要提供优质的文化大餐。在一些地方,文化惠民沦为了重要节日的“面子工程”,而在绝大部分的日常时间里,文化设施沦为摆设、文化演出成了稀罕物、文化团队只愿意到城里的大舞台演出却不愿意到农村来接接地气。文化惠民不是对群众的恩惠,而是文化部门、文化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经常走进群众身边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文化,也是为了汲取文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只有坚持立足群众、服务群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紧随时代、历久弥新,如果传统文化不能深深扎根于基层的土壤,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成长为苍天巨树。

  文化惠民要注重创新。传统文化走进基层,就是为了将最吸引人的一面呈献给群众,如果长期以来始终是同样的表演内容,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根本提不起兴趣。在一些地方,文化惠民活动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每年都是那几个老节目翻来覆去地摆弄,观众不爱看,结果变成了表演者的“自嗨”,这就让文化惠民失去了意义。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要达到惠民的目的,就要注重于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文化部门、文化工作者要将功夫用到平常,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角度,潜下心来创作更多令群众满意的优秀文化作品,才能让文化惠民真正惠到了实处。

  文化惠民的好举措要追求好效果,不仅在春节里做到缤纷绚烂,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能实现好戏连台,多让基层群众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既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保持长久的活力。(抚舟)

(责任编辑: 何红蓼)
文明评论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