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评论

我们需要在内心深处“修篱种菊”
发表时间:2020-03-18 来源: 福州文明网

  奥尔科特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什么可以倚持的话,还是可以过得很幸福的。”的确如此!人生无常,没有人能有那么好的运气事事如意时时顺心。这次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而来时,就有不少家庭遭受了重击,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但活着的人终归要活下去,此时就要寻找一种倚持化解自己的伤痛,继续幸福地活着。

  如今灾难频繁,世事瞬息万变,每一个人都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如果内心深处没有一种倚持,就很难支撑下去。这次全国封城,同样被关在家里,有些人就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倍受煎熬;有些人就能利用这难得的时光自我反省,阅读提升自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更有一些人同湖北一起共患难,时刻关注来自湖北的救助信息,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当救助的人得到了救治,那种幸福感无法言语.....同样的处境,我们活着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取决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倚持。

  日子很琐碎,快节奏更是把生活板块切割得支离破碎。如果我们不能时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不在喘息的间隙补充一些精神粮食,那么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就只能惊慌失措随风雨飘摇,这样的人生想拥有幸福感显然是不可能的。人生变数太多,我们执着的爱情会变质,友情也会渐离渐远,而亲情也有可能因突如其来的灾难而失去......那么此时能让自己更好地活着,就得让自己内心有所倚持,纵观古今就有很多典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北宋文坛领袖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可谓历尽沧桑,但每一次落难都不是沉沦,而是另辟蹊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州时期,苏轼自从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之后,生活非常贫困,有时候连吃饭都很困难。这些被一个叫马正卿的人看在眼里,此人非常仰慕苏轼的文采和为人,二十年来一直追随着他。他看到黄州东面,有一片几十亩的荒地,土地荒芜,杂草丛生,马正卿就向黄州太守徐君猷要求,把这块荒地拨给苏轼,这本来就是一块无用之地,徐太守便答应了。在马正卿和朋友们的帮助下,苏轼一家就开始在东坡垦荒,周边的农民闻讯也赶来帮忙。他们烧去荒草,除去瓦砾,修复了原来吃水的水井,栽上树木,种上庄稼和蔬菜。第二年,苏轼又在这里盖了房子,因为房子是在大雪中竣工的,于是,苏轼便给这座房子取名“东坡雪堂”,他还亲自写了四个大字作为匾额,并在雪堂的墙上画了一幅有森林、河流、渔夫的雪景壁画,从此,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在实践中苏轼学到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还学会了烧菜,著名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在黄州,苏轼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闲暇时就约上朋友品茗赋诗、游山玩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式生活,让苏轼对人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从此寄情于山水与诗词,到达了文学的巅峰。

  杨绛先生一生也很坎坷,在丈夫和女儿相继过世后,潜心翻译和著书,独自生活了几十年,活到了105岁。杨绛先生说,“一切孤独感都是自己给的,活到老学到老,做自己喜欢的事,明白人情世故,慢慢等待着未来一天和亲人永远在一起。书海无涯,静心相伴。”诚然,杨绛先生是活明白了,人总是一个人独自来独自走,来时赤条条走时两手空空,在这期间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笔财富。只有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之后才能倍加珍惜平凡的每一个日子,才能从平淡的每一个日子中感受着小确幸。

  人类历史是一部苦难史,没有人能逃脱苦难的厄运,苦才是人生。幸福的人不是因为特别幸运,而是懂得在苦难中加点调味品,懂得在心中修篱种菊,让人生丰盈起来。我们始终要走在成长的路上,享受着成长的喜悦和幸福。(连江县委文明办 高娟秀)

(责任编辑: 何 红蓼)
文明评论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