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20130924580787031890.jpg

    [山东] 大爱莱芜 爱在中秋 团圆节期间各单位展开关爱

  • ST20130924579769149459.jpg

    [新疆] 库尔勒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

  • ST20130924572771314148.jpg

    [辽宁] 人月两团圆 营口中秋期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ST20130923631582236679.jpg

    [内蒙古] 满洲里市开展中秋节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

首页 > 中国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2013 > 中秋2013 > 各地活动

[山东]情浓中秋节 月满人团圆 威海社会各界欢度中秋
发表时间:2013-09-22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团圆是中秋节永恒的主题。这一天,人们步履匆匆,心奔着家的方向。这一天,我们会抬起头凝望空中的满月,吃着香甜的月饼,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那时,无论是舟车的疲惫,还是寄托于圆月的愿望,都在家人的笑脸中凝成永恒的快乐。

  19日,记者兵分几路,分享威海市民中秋节团圆时刻,记录下这美好时光。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记者 高杰 摄

  爱心相伴 他们不孤单

  时间:中午11时30分

  地点:威海市儿童福利院餐厅

 

  19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威海市儿童福利院二楼。阳光透过窗帘映入暖融融的房间,6个五六岁大的孩子在护理科工作人员石美明看顾下嬉戏玩耍。彩色的玩具积木,可爱的毛绒玩具,现场格外温馨。从黑龙江来威旅游的于先生当起了义工,在互动中和孩子们笑成一团。“叔叔,我们买了一些漂亮的发卡,想送给这里的女孩子。”此时,威海二中高二学生冷阳、邓思平敲开一楼办公室的门。这两名女孩从背包里拿出了满满的一盒粉红色的蝴蝶结头花,此外还有14把尺子,27支圆珠笔,厚厚的一叠卡片上全是用心书写的话语。精致的礼物中可以看出女孩子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在旁边,记者看到已经堆满了爱心市民带来的月饼、小食品和玩具。

 

  记者随后来到旁边的餐厅。“水煮大虾、清蒸螃蟹、红烧青鱼、红烧排骨、豆腐花蛤汤……”墙上贴着中秋当天中午特意准备的菜单:十菜一汤。厨师鞠向华、刘建福、赵生早早就开始忙碌,为孩子们准备午餐。旁边摆放着准备好的葡萄、西瓜和月饼。鞠向华来这里7年了,每年中秋节都是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一起,7年来从未为家里准备一次中秋宴。晚上为孩子们准备好晚餐后,鞠向华带着孩子将赶往桥头镇的老家。

 

  中午11时30分,餐厅里已经飘满了浓浓的菜香,从辅导班回来的孩子们一拥而上。年龄大的孩子安排好弟弟妹妹们的位置后,才坐下来。工作人员们端上做好的饭菜,餐厅里顿时热闹起来。“干杯!”一杯杯饮料举起来,孩子们脸上满是笑容。“今天餐厅师傅准备了这么丰盛的饭菜,而且能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吃饭,心里很温暖,也很开心。”儿童福利院的女孩思怡说,平时他们上学时,每天中午司机都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学校,像今天中午一样,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刻并不多。

 

  帮夹菜、帮剥虾、帮擦掉脸上的菜渍……餐桌上长幼相互关怀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工作人员则端饭上楼,一对一喂饭。在照顾好所有孩子们吃完饭后,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才开始吃午饭。

 

19日中午,环翠楼街道办东北村社区于淑英一家一起吃团圆饭,过中秋节。记者 王茂忠 摄

 

  四世同堂 其乐融融

  时间:中午12时

  地点:环翠楼街道办东北村社区于淑英家中

 

  中秋佳节,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酒,简单而幸福。19日上午,记者走进环翠楼街道办东北村社区82岁老人于淑英家中,看四世同堂的这一大家子喜气洋洋过中秋。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于淑英家时,这家的几代人早已聚齐了。“这是我三个儿子,厨房里忙活的是我三个儿媳,旁边吃得正欢实的是我的重孙子苏畅,今年6岁了,一家十几口全都齐了。”于淑英向记者一一介绍她的家人。

 

  “菜好喽!”中午12时许,随着一声吆喝,20余道菜陆续上桌,螃蟹、排骨、红烧鱼……摆了满满一桌。于淑英12岁的小孙女宿嘉悦和重外孙苏畅看到自己喜爱的菜高兴地手舞足蹈,眼睛盯着菜不停地咽口水,一屋子人被两个孩子的表情逗乐了。

 

  “祝老妈健康长寿!”随着于淑英大儿子一声招呼,一家人一起举杯,庆祝中秋节。“祝太奶奶天天开心,长命百岁!”苏畅赶紧举着果汁向于淑英祝福,这下可把于淑英乐坏了。“我老太婆最喜欢热闹,看到全家人聚在一起,我更开心。”于淑英说。

 

  拥挤却温馨的老房子里,早已数不清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中秋节了。“现在儿孙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每家都比这里宽敞舒服,但是每到过节,全家人都会赶到这老房子里共同庆祝,虽然拥挤,但感觉这样才有过节的味道。”于淑英的二儿子说。

 

记者(右一)与郝栋一家在悦海公园随琴声起舞。 记者 王茂忠 摄

  马头琴声中共赏海上明月

  地点:海上公园灯塔附近

  时间:晚上7时许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19日晚7时许,海上公园灯塔附近海边的一片草坪上,一个身穿蒙古族服装的老人拉起了马头琴,唱起了《十五的月亮》。在悠扬的琴声和辽远的歌喉中,听者仿佛到了大草原,心情顿时辽阔开来。一首结束了,众人听不够,再来一首。老人脸色红润,声音更加响亮,拉得更起劲,亲人们牵着手围成一圈注视着他轻声和唱。这种快乐感染着周围的人也加入进来,跳舞,和唱,鼓掌……不远处海浪的声音和空中冉冉升起的明月,让中秋的夜晚如诗一般美丽。

 

  拉马头琴的老人是蒙古族郝栋,今年73岁。“喜欢上这里的环境,喜欢上这里的人,威海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郝栋高兴地说。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郝栋来威海定居已经有16个年头。中秋节两个女儿带着家人一起过来和老人团聚,有的还从北京赶回来。中秋节当晚,家人们商议在海边野餐赏月。郝栋和他的家人热情地邀请记者和其一起坐下聊天。奶豆腐、奶茶、奶酪、牛肉干、酒囊……餐桌上的简易食品满是蒙族特色。郝栋的女婿还下海捞了一些泥螺,洗净用带来的灶具一煮,端上桌来,于是又添上威海本土的风情。

 

  “有没有打电话给家问好?”郝栋和妻子叮嘱着两个女婿,当得知对方家人一切安好,才放下心来。 蒙古族的宴席上,少不了美酒。“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郝栋端起酒碗向记者示例,用右手无名指蘸酒,敬天敬地敬自己敬宾客。觥筹交错中,现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21岁美丽能干的外孙女王琨翎子成了聊天中的骄傲的对象。在老伴和女儿的允许下,郝栋也破例地多喝了几杯酒。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这一大家子人,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来自内蒙古、北京、河北,中秋节团聚在了威海。“月圆、人圆、情更圆。”郝栋高兴地说。

 

  吃完后离开时,所有的垃圾郝栋和家人都捡起来放在专门带来的袋子里。“爱这片土地,希望它更加的美丽。”郝栋说。

9月19日,消防战士马永志(右)和战友一起吃饭聊天。记者 桑春磊 摄

 

  军营中秋兄弟一起月更圆

  时间:5时30分许

  地点:威海市公安消防支队环翠区大队北山路中队

 

  “今天过节,弟兄们一起举杯,过节也回不了家,咱们就一起在这个大家庭里happy一下!”19日5时30分许, 在威海市公安消防支队环翠区大队北山路中队的食堂里,队长崔宗贺举着盛着饮料的碗招呼着队里中秋不能回家的消防战士们,战士们也举起碗回应着崔宗贺。

 

  对今年23岁的马永志来说,这个中秋过得有点儿特别,因为这是他入伍以来,在外过得第一个中秋节,也是他第 马永志是烟台莱州人,今年三月份入伍。刚来的那些日子,一闲下来,马永志就会不自主地想家。战友们见他不开心,就招呼过来一起下象棋、打台球。慢慢融入了这个环境,马永志也就不那么想家了,“和战友们在一起玩,想家的情绪也就冲淡了许多。”马永志笑着说。

 

  马永志告诉记者,战友之间关系都十分融洽。在生活训练上,战友们都给他这个新兵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总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训练时经常需要爬挂钩梯、拉梯,刚开始由于不熟练,马永志的腿部经常碰伤。每当这时,队长就会让他下来休息,帮他用碘伏消毒,涂抹云南白药。

 

  聚餐中,有战友问马永志想不想家,马永志大声地说:“不想!”战友们起哄说:“瞎说,哪有不想家的。”看大家都这么说,马永志也有点不好意思, 喃喃地说:“还是有点想。”

 

  吃完饭,马永志和战友们一起收拾餐桌、刷碗,“这种大一点的聚餐,吃完了,我们都是一起收拾。”收拾妥当,马永志还有工作要做,他要承担从6点到8点两个小时的轮岗执勤任务。

 

  马永志说,执勤结束后,他要给家里打个电话。“过节了,爸妈也很想我,给他们打给电话报个平安。”马永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记者 高杰 王静 实习生 丁山

(责任编辑: 黄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