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jpg

    [福建] 福州晋安区开展丰富多彩“我们的节日•中秋”

  • 1.jpg

    [河南] 郑州市金水区多措并举庆祝中秋节活动精彩纷呈

  • 21.jpg

    [河南] 郑州市中牟县“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丰富多

  • 18.jpg

    [广东] 中山神湾镇开展“贺中秋、迎国庆”系列文体活

首页 > 中国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2012 > 中秋2012 > 诗话中秋

新华时评:让中秋回归更纯更浓的味道
发表时间:2012-09-3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30日电 (记者 张丽娜)又是花好月圆时。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牵手,家国同庆的韵味格外浓厚。从京城的花坛到江南的彩灯,从内蒙古的西部放歌到合肥的剪纸表演,社区里、街道边,人们的快乐溢于言表。点灯、赏景、祭月,为自己的小家和祖国的大家祈福。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的起源与古人祭月、拜月有着直接的关系,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以及赏月拜月等习俗都为这个节日增添不少美丽的韵味。

  和谐、团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题,代表着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寓意美好的传统节日,也不时困扰着现代人。中秋节变成“月饼节”的批评声不时萦绕耳畔,“送礼节”的外号更是充满讽刺和无奈。这让我们思考,除了法定假日和节日食品,我们还能记得多少关于中秋节日的习俗?传统节日怎么才能少点商业影子多些文化气息?怎样才可以焕发出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如何让中秋回归更纯更浓的味道,让传统节日回归本义,考验着国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智慧。

  可喜的是,不少人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体验节日。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许多居民手工做起了混糖月饼。一位老人说,早些年,每年中秋节前街道旁边都会砌一个两三米长加工月饼的烤炉,人们从家里准备好白面、胡麻油、糖等材料,端着盆、排着队去“打月饼”,师傅们经常要一直烤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结束,小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等在烤炉前。他说:“虽然现在吃不了几口月饼,但制做的过程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

  皓月当空,阖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亲朋好友,登楼赏月,品酒吟诗,抒发情怀,这都是古老的中秋习俗。除体验传统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视频等个性化方式寻觅新感觉。今年中秋节,《回家》、《我的中秋节》等多部感人至深的微电影走红,这些影片不仅表达出浓浓的亲情,引发观众共鸣,也推广了传统节日文化。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不要让美丽的习俗走远、被遗忘。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去推动,也需要社会和相关部门搭起平台,创造更多可以让群众体验和参与的条件。

  

(责任编辑: 陈 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