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专题活动 > 我家四十年

一台缝纫机:“嚓嚓”声中编织出爱
发表时间:2018-11-08 来源: 永泰县:唐梓航

  40年前,缝纫机曾是最高档的嫁妆。出嫁时,能拥有一台缝纫机,是每个女孩的梦想。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脚踏缝纫机早已淡出我们的生活。“我家40年”的故事,就从一台缝纫机说起……

  讲述人:陈阿梅,61岁,家庭主妇。

  记录人:唐梓航,11岁,学生,讲述人的外孙。

  这台“蝴蝶”牌的缝纫机是我的老朋友,陪我度过了40多个春秋。平时我最爱和她聊聊天,帮她擦擦身,她不仅仅是一台缝纫机,更是我们家的一份子啰!

  1978年12月,我嫁给你外公,那台缝纫机,便是我的陪嫁品。当年乡里人穿的衣服,是到县城里买布匹回家,请裁缝师傅到家里做的。我也学了裁缝手艺,经常扛着近30公斤的缝纫机到乡亲家里做衣服,挣些钱补贴家用。一天总能挣个两、三块钱,不算多,却能为家里减轻些生活负担,我感到很高兴。

  1987年,我们一家搬进县城,过上了温饱生活。那个年头,温饱已不是问题。但一家人衣服破了、旧了,就自己用缝纫机缝补一下,节约了不少开支。你外公赚钱,我节约持家。日子一天天越过越好,再也不用扛着沉重的缝纫机,走家串户挣钱过日子了。

  后来,你舅舅到福州工作。2011年,表弟出生了,我和你外公到福州帮忙带孙子,自然也带着缝纫机进城。当年,我带缝纫机进城既不为赚钱,也不是家用。而是因为进城前听你舅舅提过,我们社区里住着孤寡老人和贫困户。我就想带上缝纫机义务给社区里孤寡老人和贫困户缝缝补补。进城后,有时看见邻居捐的衣服有破损,我便主动从社区领回,用缝纫机补一补后再放进捐衣柜。表弟表妹穿过的衣服太小要送给邻居或老家乡亲前,我都检查一遍,有发现接头线松了,提前用缝纫机加固一下,洗干净后再送出去。

  现在我老了,陪我40年的缝纫机虽已过时,但却还很新。我们一起从农村到城市,一起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如今,我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心里也挺快乐的。

  【记录人的话】

  这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和我家的变化,见证了外婆的勤劳与善良。40年,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我们家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家风却没有变。如今,它像“蝴蝶”一样已飞进我的心里,我一定把它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何红蓼)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