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专题活动 > 我家四十年

一条内河:40年前养家,40年后养生
发表时间:2018-11-09 来源: 仓山区:郑燕梅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转不息。改革开放40年,什么都在变,不变的是四季更替和生命轮回。“我家40年”的故事,要从旁边的那条小河说起……

  讲述人:何月英,女,52岁,家庭主妇。

  记录人:郑燕梅,女,31岁,小学教师,讲述人的儿媳。

  我出生在福清的山村-----东山村。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靠山而生,人人都精心地侍弄每一寸土地,用辛勤的汗水,换取劳动的果实。我们村盛产枇杷,也爱吃枇杷。在我们家的枇杷园旁,有条清澈的小河流淌,为家里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了不少便利。这片枇杷园可是村里人人艳羡的良田,在兄弟姐妹眼中,却独爱枇杷园旁的那条小河。一年四季,兄弟姐妹们最爱夏季,大人们因炎炎夏日的烧灼怨声连连时,小孩子们却在清澈的小河里纳凉、玩乐,好不快乐……偶尔,灵活的哥哥还能从河里捞出几只小虾,让姐姐们用掌心拍热,红红的虾、鲜美的肉,分吃上一口,那种鲜甜与惬意,至今余味仍在。

  那片枇杷园养活了我们一家人,那条小河陪伴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一家七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四季更替,小河总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和欢乐。对于小河,我总会有些别样的亲切感。

  1986年,我22岁,经媒人介绍嫁给镇上的一户人家,公公早先是村里民兵,因参与剿匪牺牲了,婆婆带着儿子改嫁。我丈夫比我大2岁,很是争气,学得一身木匠的手艺,在当时算是个体面的手艺人。在我们家旁边,也有条河,这条河比小时候那条更大更宽,这条河为家里的生活起居提供了很多便利。我对于小河的喜爱更深了……

  一晃20年过去了,我们搬到了福州市区,离我们小区不远处也有条河,当时我还兴冲冲地过去看了看,可是,城市里的河和我们家乡的河怎么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家乡的河,是清澈的,有生命的,是我们的朋友、童年的伙伴。城市的河水是黑色的,里面堆满了水草和垃圾,幽幽地散发出臭味,成了污水的汇集地。每每从小河边路过,人们都要捂住自己的口鼻,嫌恶地加快步伐,我心中的小河似乎也渐渐模糊了……

  2018年的一天,小河上的石桥被封了,听说是市政部门启动内河改造项目,对内河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半年过去了,这条小河换新颜了吗?我已将它淡忘了……那天,接孙子放学时,孙子拉着我的手说,“奶奶,我们到那边玩会吧”。小孙子一蹦一跳的往前跑,我连忙追上,小孙子一回头说“奶奶,这是什么花?有三片花瓣,真好看!”我抬头一看,这不是家旁的那条小河吗?什么时候变了样?清清的河水映着路边的绿树、鲜花,旁边的栈道上不时有人在散步、跑步,令人讨厌的污水河不见了。小河边,无论男女老幼闲暇时都会来散散步、健健身,说起这条河,人人都夸奖。

  这条河,给我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有时,我恍惚觉得,这条河就是儿时家乡果园旁的那条河……

  【记录人的话】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几千年,历经磨难,艰难生存,能够活下来已是艰难。有了小河的陪伴,不但给家人的生活增添便利,又给了孩童带来无尽欢乐。改革开放40年,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婆婆记忆中对小河的亲切与怀念犹在,能将这份亲切与怀念再现,对婆婆是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仓山区郑燕梅)

(责任编辑: 何红蓼)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