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福州
——有福之州,宜居之城
发表时间:2011-07-14 

作者:陌上桑

  2010年7月,中国环境规划院首次公布中国环境宜居城市的监测指标体系。此体系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及5个计划单列城市做了一个评价,其中福州以综合得分最高而居最宜居城市榜首。 

  2011年6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发布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在30个省会城市中,福州名列第十, 在居民生活水平排名中,福州仅次于广州、上海,排第三。 

  两份榜单都引起人们对宜居福州的热烈讨论,作为一个他乡人,我却在踏入福州的第一天起,热爱上了这个温婉可人的城市。 

  福州印象一:绿色福州 

  福州“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漫步福州老街头,随处可以看到繁盛的古榕树。据悉,目前福州市仍有榕树16万株,其中,仅市区就有2.5万株,“榕城”可谓名副其实。史载,福州早在唐代就有大量榕树自然繁衍,宋代,福州开始大规模人工植榕,千百年来,福州人对榕树情有独钟,现在的福州城区到处呈现出“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观。 

  除了榕城特有的榕树外,近年来,福州市还在积极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如今城区共拥有绿地总面积6407.48公顷,公园景区45处,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等,今年还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此外,福州市近年来还积极做好闽江、敖江、龙江“三江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行业污染防控。2011年,福州市政府更是投资70亿元整治75条内河。与此同时,福州老城区启动500万m2的旧城改造项目,预计3-5年内完成,这些项目分散在各条内河边上,随着内河网将现“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的特色。真正让有福之州中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仰望的天空,立足的土地呈现真正的绿色。 

  福州印象二:文化福州 

  寻找一张古老的地图带我游福州,这里的古老体现在福州的林则徐幕、严复故居、林觉民故居(辛亥革命纪念管),还有几条老街小巷,这里让我对福州的印象是古老的,其中最为可贵的是,三坊七巷大片街区至今保存完好,在全国、全世界都极少见,三坊七巷高耸的马鞍式风火墙犹如海上起伏的波浪,壮观震撼,充分展现出福州传统建筑美学的辉煌,体现了福州胸襟宽广和海纳百川的特点。

  在这座古城涌现出一批名人斗士。他们如同福州古城中的榕树一样,长成新干,为这个城市点缀新绿。这些人中有禁毒英雄第一人的林则徐,现在他的纪念馆坐落在福州市澳门路;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他齐名的还有福建十杰中另外的9人,他们都为革命献了身,对于林觉民来说,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他的慷慨英雄,还有他的《与妻书》;此外还有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冰心、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全才型的文化巨匠—郑振铎等等。 

  古老的福州从来不缺乏活力和年轻,近代历现代历中有多少的福州小壮英杰用自己的青春把这座城市点缀出新绿,如同福州到处可见的泛发新绿的老榕一般。 

  除了老榕和老屋,福州也有新鲜的文化供应,来到了福州最具文化的一条路——白马路,这里集聚了最初的省电影院、人民艺术院、艺术学院等文化集群产地,更有现代创意产业园——勺园里一号。创意人,媒体人,广告人集中在这里,讨论最前沿的产业理念,无数新鲜的灵感在这里产生。 

  福州印象三:生活福州 

  福州称榕城。榕者,无用之大用,可容人遮荫纳凉。福州不但“容”,而且“融”,容纳了外来的文明,也融入了外面的世界。福州人对京腔、上海话、闽南腔、广东话等所有外来语都有着一种极大的包容性,颇有一种大都市的风度,不排斥、不歧视。只要你会说国语,你就决不会因为不会说福州话而受到冷遇或欺诈。 

  作家陆文夫在《美食家》中说上海的美食家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着喝头碗汤面,而老一辈福州人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洗头汤温泉。说起生活,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平静有序,和谐相安,作为女生还能得到不用下厨房的良好待遇,不得不说是个好地方。 

  总体来说,这是一座郁郁葱葱,有文化积淀,透着暖暖生活气息的城市。她说不上风骚、洋气,但她温婉可亲。对于福州的好,还是福州人对自己的家园有着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认识:七溜八溜,不离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