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  全国文明网联盟   邮箱  |搜索
 
    首页  文明播报 区县动态 重要论述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魅力榕城 交流互动 文明讲坛 文明城区
    图片  公告公示 主题活动 文明视窗 未成年人教育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公益宣传 他山之石 资料图库 便民服务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专题活动 > 十八大 > 党报记者乡村行

“党报记者乡村行”走进连江筱埕镇定海村
发展多品种海水养殖
发表时间:2012-07-25 来源: 福州日报
【字号      】 【打印】 【关闭】

  夏日的定海湾,风和日丽,碧波万顷。13日上午,“党报记者乡村行”一行来到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定海村有过辉煌的海上贸易史。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定海村民再度扬帆起航,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加工、海上工程船……一条条海上谋生之道,成就了定海村民富足的生活。历史悠久的定海村,成为闽江入海处一颗璀璨的明珠。

  乡村新视点

  念好“海洋经” 闯出致富路

  “丁香鱼王国”“海带娘家”“鲍鱼养殖基地”……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头,都在为定海村这颗明珠增色,靠海吃海的定海人也做足了“海洋经济”的文章。

  发展多品种海水养殖

  翻过定海村旁的一座山,山下有一排依海而建的厂房,墙上一块“连江县鲍鱼养殖基地”的招牌格外显眼。

  走进养殖基地,只看到一个个长2米、宽1米的水槽,却不见鲍鱼苗的影子。

  “鲍鱼苗在哪里?”见记者很好奇,定海村党总支宣传委员赵世长翻开水槽底部的一块方砖,果然看到黄豆般大小的鲍鱼顶着绿壳爬动,一块方砖下竟密密麻麻“藏”着数十只小鲍鱼。

  “目前定海村有大小鲍鱼苗培育基地9家,年产量6000万粒。”赵世长告诉记者,定海村南北两片海湾中间正好有一座大山阻隔。夏天刮东南风,养殖户便在北面的海域养殖;冬天刮西北风,村民又将鲍鱼的“家”搬到南面海域。如今,定海村有30多户村民从事鲍鱼养殖,年出产鲍鱼1万箱以上。

  许福寿是定海村村委会副主任,同时也是定海村的海带养殖大户。记者走进定海村时,早已过了海带收获的季节。“海带的养殖周期一般是12月至次年的4月,一年只能养殖一季。”说起今年的海带养殖,许福寿脸上充满了喜悦,“今年海带收成好,价格也好,每公斤能卖到0.64元。”

  从1958年开始,定海村便从大连引进海带品种。一晃50余年过去了,海带在定海扎下了根,养殖面积从最初的100亩扩大到如今的1000多亩。“定海的海带销路有2个,一个是卖给海带厂加工,另一个是喂鱼。”许福寿说,如今定海从事海带养殖的村民有50多户。

  从小渔船到海上工程船

  在定海村前的一片海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数十艘渔船。由于正值禁渔期,定海村所有的渔船都进港“休眠”。对于面朝大海的定海村民来说,近海捕捞是最早的营生手段。直到现在,村里仍有渔民200余人。

  每年的7月至12月,定海村的渔民驾驶渔船,开始长达6个月的近海捕捞。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家门口这片海域就能够捕获充足的石斑鱼、小黄瓜鱼等鱼种。地处闽江入海口的定海湾,江水汇入海水,海潮翻涌,为这一片海域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村委会副主任许福东告诉记者,目前定海村80马力以上的渔船40艘,小型渔船30余艘。单靠近海捕捞,每位渔民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开惯了小渔船的定海村民又将目光投向更宽广的海域。6年前,定海村民陈迪杰率先干起了海上工程船的生意,从定海村驶出的海上工程船足迹遍布全国许多海疆,做起了海上沉船打捞的生意。记者到访时,定海村20余艘海上工程船全部外出作业。赵世长告诉记者,如今定海村80%的村民都持有海上工程船的股份。

  小小丁香鱼远销东南亚

  “鱼儿巧,鱼儿鲜,小小丁香游南洋,华筵贵席当嘉荐,乡谊亲情铭心间”,这是侨胞赞美丁香鱼的一首歌谣。在定海湾长澳工业小区,全省最大的丁香鱼加工集散地,记者见到了这种畅销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定海湾丁香鱼”。

  在长澳工业小区内的信洋水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于将新收成的丁香鱼分类和打包。“丁香鱼虽小,但出口有很严格的标准,我们要将大小不一的丁香鱼分类打包。”现场的一名工人介绍说,丁香鱼学名日本鳀,身长2~3.5厘米,主要产地在福建、浙江两省的近海水域。早在2010年,“定海湾丁香鱼”就成为连江首个地理标志,远销日本、台湾等地。

  “去年公司以丁香鱼为主的海产品加工销售额达1.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突破9000万元。”信洋水产公司负责人颜先生告诉记者,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公司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于2004年投资350万元从日本引进一套丁香鱼、虾皮蒸煮、烘干、分选等全套自动化设备,生产的丁香鱼和虾皮等产品,在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深受客户青睐。

  直击现场

  进课堂 进苗场 上渔排一切只为渔业安稳

  13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暑期实践队来到定海村。“系渔民,暖农心”,奔着“科技支农”而来的师生9人,在渔村里传道授业解惑,受到渔民的热烈欢迎。

  上午9点30分,“2012年定海村青年水产养殖培训班”开班,村委会议室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此刻这里是31℃。尽管室内闷热,但讲台下,紧挨着坐满了40多位养殖散户,一双双急切的眼睛盯着李建生教授。

  如巨龙盘山镇海,定海自古以渔兴村。然而,地处海口的小渔村也难免会遭遇可怕的海上“红色幽灵”——赤潮。据了解,今年5月下旬,连江县海域暴发赤潮,造成养殖鲍鱼大量死亡。而海域水文气象的突变,或将继续影响当地的渔业生产,这点尤其让李建生担忧:渔民增收怎么办?

  “各位老板,你们听我说,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台上,年近6旬的李建生用力擦拭额头汗水,坚持讲解:水温超过28℃时,有些鲍鱼会产生较大热应激而停止摄食,这时大家应暂停喂料,等鲍鱼有所适应时,再少量喂食。“我担心今年最高水温可能超过往年,而且高水温持续时间比较长,超过鲍鱼忍受极限,养殖时可以采取这些办法,如迁移到水质较好的海区,适当加深吊养水层,减少放养密度,大鲍移到大箱……”李建生详细地一一举例。

  当天上午,李建生教授和何亮华讲师分别就鲍鱼、海带与紫菜的养殖技术及赤潮应对进行了讲解。今年51岁的渔民李开华听得很仔细,他说老师们讲得很细很好,这是自己第一次听省里专家讲课。而师生们放弃暑期,酷暑里进村服务,让李开华尤为感动。

  感动不仅一次。中午11点30分,因山路不便开车,实践队一行9人徒步3公里,来到了当地最大的鲍鱼养殖育苗基地,为渔民们传授养殖技术。当日下午,9名师生继续奔赴新课堂——这次是驾船迎浪上渔排。

  村民有话说

  尝试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待改善 

  13日上午,强烈的阳光直射大地。虽然头顶烈日,但在定海村,海风阵阵拂来,却不觉得炎热。在海边,记者偶遇来自福州市区的王先生一家,他们是特意从市区驾车到定海村游玩的。

  定海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用群告诉记者,夏天定海村的平均气温要比福州市区低4~5℃,加上依山傍海,不少游客都喜欢到村里旅游放松。

  记者了解到,定海村兼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山峦逶迤,海岸曲折,岩壁沙滩,明屿暗礁,夹以浪飞鸥翔,桅跃樯动,构成旖旎的滨海风光;写着“定海古城”的石墙,折射出这个村庄的历史厚重感;在一条当地人称为“衙门前”的大街,斑驳的民房粉墙映现出波光云影,渔家小调的音符在乡坊间回荡……

  记者也跟随刘用群,前往村里著名的海潮寺。

  海潮寺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寺院之一,周边还有“九龙聚会”“五燕投窝”等景点。通向海潮寺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仅能让一辆汽车通过,有两段甚至还没有铺上水泥,车子驶过,十分颠簸。

  “我们打算发展村里的旅游业,但是通往景点的道路条件却有限,我们也缺乏资金。”刘用群说,前往海潮寺的这条道路有约1千米长还未铺设,走的还是过去铺的沙土路。“如果双向都有来车,就只能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空地交会。”到了海潮寺,刘用群又告诉记者,顺着左边的小路走100米,就可以到达海滩,这里海域十分适合游泳,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去处之一。

  来到沙滩上,视野豁然开朗,不少人正在游泳玩耍。村民陈春新就是其中一个,每天,他都要来游泳锻炼身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来这里,村里也渐渐热闹起来,但是路却不太好走,如果能把路铺好,或者直接能在海边修一条路就更好了!”

  定海村简介

  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是福建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地处闽江口北岸定海湾、黄岐半岛西南突出部,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是一个渔业村。该村距离福州80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有2200户,人口7560人。近年来,定海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并尝试发展旅游业,先后获得福州市先进示范社区(村)、连江县文明村居、连江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州市先进基层团组织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何 红蓼)
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联盟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