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  全国文明网联盟   邮箱  |搜索
 
    首页  文明播报 区县动态 重要论述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魅力榕城 交流互动 文明讲坛 文明城区
    图片  公告公示 主题活动 文明视窗 未成年人教育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公益宣传 他山之石 资料图库 便民服务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专题活动 > 我的家乡戏——闽剧 > 戏曲名家

闽剧鼻祖曹学全
发表时间:2014-11-26 来源: 福州文明网
【字号      】 【打印】 【关闭】

建国10周年,福建闽剧团在京表演《紫玉钗》

  明朝末年政治黑暗,朝廷互相倾轧,清正耿直的曹学全因为拒绝皇室宗亲动用国库修建王府而得罪权贵丢了官,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组织府中家僮侍女和乐师组成曹氏家班,邀请文人雅士观赏娱乐,后人称之为"儒林班"或"儒林戏",它成了闽剧最早的前身。当时著名文人吴兆,观看了曹府儒林班演出后写诗赞道:"粉黛钗横影,雕窗烛散辉。不堪弦歌歇,残月尚栖帏。"难怪曹学全把专供艺伎演出的场所取名为"夜光堂"。

  曹学全精通音律,擅长作曲,他创作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的唱腔,当时文人评论这种新的唱腔:"曲向花间度"、"翠管时调凤"、"新编乐府莺喉啭",可见腔调之优美。后来闽剧艺人将这种声腔称作"逗腔"。

  清兵入关后,忠于明朝的曹学全自杀身亡,留下"素节心无改,红颜事已非"的绝唱。曹学全的遗书中有这样两句话:"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这话是他一生的总结。这管笔助他登上仕途,这管笔给他招惹祸殃,还是这管笔让他位列"闽中十才子"之首,让他成为闽剧的鼻祖。曹学全始创的"儒林班",为闽剧这朵福州文化艺术奇葩的诞生与成长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功绩。

  《紫玉钗》是曹学全的的得意之作,也是闽剧的经典作品。故事讲的是:唐代大历年间,高门子弟李益在长安应试,与霍小玉邂逅,互相爱慕,结成百年之好。新婚之夜,传来喜讯--李益高中吏部天官第一名。第二天,李益前往卢府拜见表伯卢太尉。卢太尉见李益才貌双全,便要招他为婿,遭到拒绝。卢太尉怀恨在心,乘机推荐李益为关外参军。李益临行前,霍小玉赠给他一只紫玉钗。李益到了关外,立下大功。卢太尉为了招李益为婿,设计将李益寄给霍小玉的书信改成一纸休书。霍小玉接到休书,气愤成病,因家中贫穷,只得将自己保存的另一只紫玉钗拿去典当,不幸落入卢太尉手中。卢太尉就以此欺骗李益,谎称霍小玉已改嫁,李益便答应了卢府的亲事,霍小玉得知后悲愤而死。 

  曹学全创作的《紫玉钗》自它诞生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几百年来流传不衰。

  曹学全死后,曹府昔日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名人云集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儒林班从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光阴流逝,转眼过了200多年,清咸丰年间,原儒林戏的发祥地洪塘乡戏剧爱好者,因为追念昔日本乡儒林班演唱的盛况,便利用做普度酬神演戏的机会,办起了第一个以乡为名的"洪塘儒林班",他们首演的节目叫《水漫金山》,戏台搭在位于闽江畔的金山寺,使剧情内容与演出环境天然结合,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果然一炮打响,早期曹氏的府第家班自此从深宅大院走向了民间。

  

(责任编辑: 汪天安)
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联盟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