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福州好人365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2户省级文明家庭事迹展示
发表时间:2018-08-07 来源: 福州文明网

    近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在福州召开。会上命名表彰了2015—201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先进,包括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其中,福州12户家庭上榜省级文明家庭名单!

相濡以沫 不离不弃——高孟榕家庭

  9年悉心照顾,只为家的承诺。家,不仅仅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长相厮守;不仅仅是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对高孟榕来说,家更意味着责任、奉献和承诺。

  无微不至的照顾

  台江区上海街道交通路洋柄村里“藏”着不少老房子,高孟榕一家就住在其中一栋拥有52年历史的破旧矮房。2009年,高孟榕的妻子金云莺患上一种失忆、失智、失语的罕见病,让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陷入困境。从此,高孟榕辞去司机一职,白天在家为妻子按摩、擦身,夜间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如今除了笑声,妻子什么声音也发不了。”高孟榕说,“我想这是她和世界沟通的唯一声音,我只要每天在她面前笑,每天逗她笑,也许哪一天,她突然好起来,还会记得我们开心地度过了这段最难的日子。”下午4 点,是金云莺的锻炼时间。高孟榕扶着妻子,一会儿拍拍她的左腿,一会儿拍拍她的右腿,指挥她迈步走路。“我要保持她一定的运动量,不然身体更僵硬。”高孟榕说。在他的护理下,妻子面色红润,皮肤光滑如婴儿,也没有生褥疮。高孟榕说,妻子已经无法自主大小便了。他每隔两小时,就把她扶坐在便盆上,让她小便。就连睡着了,他也会习惯性每两个小时醒来,帮老婆把尿。

  坚守婚姻的承诺

  “我从来没对她立过什么山盟海誓,但婚姻就是一生的承诺。”高孟榕认为,两个人相互扶持到老就是最基本的家庭美德。

  9年来,高孟榕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想再次吃到妻子做的饭菜,是高孟榕的愿望。金云莺病发前曾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却惹得高孟榕不高兴。“那天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这么做对我们来说实在太浪费了。”事后,高孟榕猜测,妻子可能对自己的病早有预感。如今只要想起当天的饭菜,高孟榕心中顿时涌出无限愧疚和自责。

  为了扛起婚姻和家庭的责任,高孟榕白天坚持亲自照顾妻子,夜晚则出门打零工或做代班的士司机。一听说哪有好的医生,他就会带着妻子去试试。说到求医,高孟榕面带愁容:“这些年我们跑遍了福州大大小小的医院,甚至到了北京也查不出病因,治疗也无从入手。”

  高孟榕没有放弃,经常到处打听,身边不少人也都被他问烦了,甚至有亲戚劝他不要把钱花在一个治愈希望渺茫的病人身上,但他还在坚持。“只要人活着,希望就还在。”

  延伸文明的力量

  与罕见病作战的不仅是高孟榕夫妻,一对双胞胎儿子也在尽力为家里分忧解难。

  “每年除夕,我们一家都只有两个人过。”高孟榕说。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为何高家却无法做到?原来,两个儿子为减轻父亲的负担,自成年开始就勤工俭学。每年除夕夜,他们都在附近餐馆赚钱。现在,即使两个儿子已经步入社会,仍然会在工作之余打多份工,尽可能补贴家用。

  相持搏击病痛,高孟榕一家用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家庭,凝聚起文明的力量。医学人士将这起罕见病例带到讨论会上,希望能找到病因所在。不少市民和网友曾通过捐款等方式奉献爱心。“社区街道也尽可能地为我们申请补助,逢年过节都有志愿者上门慰问。”高孟榕说,这些社会关怀让他们一家感到十分暖心。为了回报社会,高孟榕加入了台江区道德楷模志愿者,参加基层道德宣讲等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传播文明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 助力公益行——苗建军家庭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家庭,苗建军、郭晓莹夫妻俩传承“与人为善 书香致远”的好家风,互敬互爱、科学教子。在工作之余,一家人均投身公益事业,尤其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个家庭多年行走在公益的路途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中,用自己的小善带动更多的大爱。

  关注特殊未成年人帮扶

  2012 年,苗建军与同事共同发起“红苹果公益”,2014 年在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登记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组织——“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他既是协会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也是一名志愿者。协会致力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帮扶援助,关注特殊群体困境问题,聚焦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力求在心理健康、权益保障、能力建设等多方面促进特殊群体良性发展。多年来,苗建军组织策划并参与各种活动,鼓励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认真学习,为服刑人员提供亲情交流平台,为服刑人员及其亲属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等。“爱无边界”服刑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援助项目入选2017 年中国好公益平台。

  助力阅读推广活动

  2009 年,妻子郭晓莹开始到孩子班级讲故事,成为一位“故事妈妈”,接着发起成立了学校的“蒲公英故事家族”,带领更多的故事妈妈进入班级和校园,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用新颖的阅读方式引领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阅读,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带领了一批爱阅读的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2010 年起,她积极配合政府部门、阅读公益组织和机构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等。2011 年,她组建“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每年定期组织读书会、阅读论坛以及阅读经验交流会等,致力于阅读种子教师的培养,积极参与福建省各地的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参加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好书大家读”讲坛,先后开设《童话童年》《飞翔——儿童电影欣赏》等讲座,传播优秀的阅读理念,推荐经典儿童文学读本, 指导家长和教师进行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活动的开展。2015 年开始,郭晓莹在学校组建“小桔灯”阅读志愿小分队,指导学生讲读绘本,编写汉字课程,带领志愿者到福州市庆城社区、新华书店等处给孩子们义务讲故事。

  在夫妻两人言传身教下,女儿苗葳从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三年级开始长期用自己的压岁钱资助一个乡村儿童,跟着父母行进在公益路上。

做和谐家庭的“守护者”——程道雄家庭

  程道雄父亲已93岁高龄,程道雄一家和兄弟姐妹几家人同住一座楼,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程道雄以身作则,照顾老人,一家上下孝顺成风;程道雄家庭与邻里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诠释了什么是“和谐家庭”,什么是“邻里典范”。

  牢记父亲的教导

  程道雄的老父亲,现年93 岁的程天立,是一名老党员,长期担任农村支部书记直到退休,他经常教育六个子女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要有好的道德修养。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 程道雄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忠于职责,勤勤恳恳。妻子连凤英作为军嫂坚定地支持他安心在部队服役,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连凤英随军到部队后,除做好本职工作、尽好家庭责任外,还积极调解其他家庭的矛盾,受到部队好评。回地方工作后,妻子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在家相夫教子,照顾老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赢得邻里的高口赞誉。

  邻里和谐相处

  程道雄一家与邻里和谐相处、互敬互爱,团结互助,经常倡导文明礼让、扶贫济困,并能以身作则。2008 年春节后,他看到甘蔗镇侨园街因下水道不通造成大面积积水影响路人行走,就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召集乡邻共同商讨,并向村、乡领导汇报,取得支持,带头筹集到6 万元资金,并认真规划设计方案,改建了村中道路及下水道,解决了多年来的难题,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称赞。平日里,每个星期程道雄全家人都科学安排做好自家楼院的环境保洁,使家庭内外整洁,家园美好、绿化,家园周围种了多种果树、花、草,现已蔚然一片,整洁美丽的庭院成了乡亲们闲谈、休闲的场所。

  孝敬老人在平时

  程道雄无论工作多忙, 从不忘以身作则照顾老人,经常把父亲冷暖记心间,每晚只要在家都会前去和父亲谈一会心。老人腿脚不便,他就安排妻子、孩子经常用手推车推着老人逛街、上公园等,让老人也感受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在他表率下,一家上下孝顺成风,都争着照顾老人,使老父亲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乡亲们都很羡慕地说:“这一家子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值得我们学习。”

善行义举暖榕城——王星钿家庭

  只要是遇上慈善公益活动,再忙,王星钿也总不忘带上妻儿“全家出动”,希望通过言传身教传承家风。“我的想法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像一个磁场,吸引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家庭传播正能量,用家庭文明涵养社会新风。”

  只要是诚信的事我们家都支持

  在王星钿家里,诚信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年少时候,王星钿就时常目睹有人向其父亲借钱,甚至跪求,但总是有借无还,自己工作后,也吃过不少亏。因此,他深知诚信的重要,也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传承诚实守信的家风,将“诚信做人、做事、做企业”作为自己坚守的底线。

  2008 年,王星钿、周慧敏夫妻创办了福建省宏大房屋拆除工程集团,始终把诚信视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生存之道和重要保障,打造了以诚信经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守信的成本很高,但王星钿舍得。“我们公司哪怕是亏本,也绝对不欠薪,就算是贴钱,也要一诺千金。”不仅如此,只要是和建设诚信有关的事,比如印制诚信小绘本等,王星钿都出资帮忙。2017 年,夫妻俩向福州市诚信促进会捐赠10 万元,用于支持城市的诚信建设。

  幸福是三口之家拧做一条绳

  这三口之家幸福的样子总是让人羡慕,而若要问幸福的密码是什么?王星钿会毫不犹豫的说,是一家三口人人向善,心气相通,拧成了一股绳。

  2018 年3 月,周慧敏的父母都生病了,公公也因为车祸长期卧床,正等待手术。丈夫工作忙,她就一个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事。说起妻子的一天,王星钿百感交集:妻子清晨6 点就要起来做饭,然后带着父母去医院检查,忙完一个上午,中午还要赶回公司布置最新的工作精神,下午又送母亲入院手术,晚上还要赶回家给公公做饭,再重回医院陪夜,抽着空还不忘给儿子打个电话……

  尽管如此,周慧敏却从不抱怨累,在她眼里,照顾家庭是她的责任,孝敬老人是她的义务! 她总说,在忙碌中,可以感受到快乐和充实,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虽然夫妻俩经营一个大企业,但一得闲,他们就会带上儿子,陪伴在老人身边,谈谈工作、生活、学习,聊聊身边趣事,让长辈们少些担忧、挂念,多些开心、欢笑、幸福; 长辈们对他们的忙碌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正是在这样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文明家风中,一家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热心公益事总是“全家齐上阵”

  王星钿家庭有一特色,但凡有慈善活动都是全家出动。2016 年9 月28 日,台风“鲇鱼”袭榕,五四北汪洋一片,而这里是旅客出行的重要通道,出行绝不能阻断!因此急需在华林路西侧开辟一条临时通道。在接到求助后,王星钿的企业不仅出资出力,而且喊来妻子,叫回了在校的儿子,一起和工人们在水中作业,帮忙搬运木料。经过6 个多小时奋战,一条长达300 米的脚手架便道搭建起来,解决了行人出行的问题。在这一次的抗洪救灾中,王星钿出资50 余万元搭建了便桥,但不求任何回报。而其实,早在2001 年,但王星钿还是工薪阶层时,他就开始从事公益活动。“当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看到许多弱势群体,就希望能起个带头作用去帮助他们,从而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和家庭,从而带动社区。”王星钿也希望孩子能做个正能量的人,所以在儿子才3 岁的时候,他就抱着他,带着妻子参加每一场爱心活动。

  2016 年,宏大集团因支援闽清灾后重建,被授予“人间大爱,情满梅邑”的锦旗。2017 年又荣获了“福州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2017 年宏大集团还先后赴陕西富平、延川,贵州黎平,闽清县东桥镇、下祝乡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扶贫助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夫妻俩在资助贫困儿童就学款方面就达30 多万元,参加其他公益活动爱心款项达数百余万元。

十年公益路 最美夕阳红——杨明栋家庭

  他,一位70 岁的老人,如泥土般朴实,如果在喧嚣的人群中与你擦肩而过,你一定不会注意到他,然而,他却多年来积德行善,自2007 年起投身公益,植树修路、服务春运、捡拾垃圾、协助交通……这些常人看起来的“小行为”, 成了杨明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人理解支持他,有时间也跟他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植树造林 美化环境

  2007 年,杨明栋从工厂里退休,每天清晨到连江玉泉山登山锻炼,细心的他发现山上有些地方的树苗因栽种太密,长势不好。于是,他就冒出了把密集处的树移植到稀少处的想法。他回家后,立即购买剪刀、锄头、缆绳和工具袋等,开始了“宏伟”的移树行动。一棵树移植后,要持续一周浇水养护才能成活,这一周内, 他每天要背10 公斤的水上山浇灌。从此,他每天移树、浇水、施肥、修剪,忙得不可开交。不久,他盘掉了家里开了多年的五金店,专心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前六年,他还一一登记,共种树1213 棵。后来,他种的树遍布福州、连江、平潭等地。山上的树有多少是自己亲手种下的,自己都记不清了,有樟树、万年青、台湾柳…… 其中栽种最多的是樟树。因为樟树能散发香气,可以驱赶蚊子和其他害虫。

  服务春运 温暖返乡

  近几年春运期间,杨明栋干起了车站志愿者的工作。每年春节来临,县闽运车站的客流量都会明显增多。他时常戴着一顶灰色的太阳帽,穿着一身干练的运动服,带着一脸祥和的笑容穿梭在车站及周边的每个角落,为旅客们提行李、指路、帮助询问票务…… 他一刻也没闲着,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旅客们的归心。

  当别人问为何不好好呆在家里过年,却在此帮助陌生人时。他说,就凭着自己的一颗良心吧!回家过节的人都是归心似箭,返乡人多,急需帮助的人肯定也多,从候车区到上车这段距离有一两百米,有的人要拿好多行李,有的农民工拿着东西, 又抱着小孩,小孩容易走丢,这样帮他提一提东西、牵一牵小孩,他们会省事一些, 同时也能感到社会的温暖。

  拾捡垃圾 助力环保

  杨明栋的环保行动,深受北京“绿色奥运”的影响。2007 年5 月,60 岁的他报名参加了奥运火炬手户外传递选拔活动。2008 年,他参加了英国环球徒步旅行家保罗?柯尔曼发起的“绿色奥运”徒步行走北京活动。他自费与柯尔曼夫妇及另一名日本环保志愿者共四人,从福州出发,边徒步行走边种树、捡垃圾与宣传绿色环保观念,行走活动历时53 天。

  他时常背着环保袋,行走在鼓山、玉泉山等山间,沿路拾捡塑料袋、易拉罐等垃圾。遇到路上的坑坑洼洼,他还进行了修补。在玉泉山登山的人们,都认识他、敬佩他,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他还深入县实验小学等学校的课堂,宣传环保理念, 教予孩子们环保知识与方法,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说:“我要做一名永远的环保老卫士。”

  热心公益 文明疏导

  杨明栋的外孙女在连江县实验小学上学,看到校门口的马路人流量、车流量大, 他就主动向校方提出要做一名家长志愿者,协助女交警和保安维持交通秩序。于是, 每天上下午放学高峰期,他总会身穿黄马夹,手持警示牌,站在校门口的斑马线上, 护送孩子们安全过马路。当在执勤过程中遇到一些小麻烦,如碰到个别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和行人,他总会有“高招”。他采取的就是最有效的“将心比心”说服法:“你家也有孩子,让让别人的孩子,其实就是在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劝说令许多路人为之动容。他已俨然成为连江实小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亲切的语态、慈祥的面容、娴熟的手势,孩子们都喜欢这个“最美”的爷爷。

  和谐家庭 纯朴家风

  杨明栋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家庭,三代人都接受着“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良好家风的教育。多年来,在老杨的影响下,一家人坚持移风易俗带头低碳生活,传播环保理念,在生活中,他们一家人做到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外出就餐,如有剩菜尽量打包,同时还提醒其他用餐者。穿衣置物方面也注意节俭,常穿“便服装”,电器方面不到年限尽量修理再使用。他们一家人不仅自己做到勤劳节俭,更是不断呼吁大家环保、节约,很好带动身边的人勤俭持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最美连江人”“福州市最美志愿者”“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基层最美环保人”“福建省最美家庭”。……这些年来,杨老获得的奖状厚厚一叠。有朋友说:“老杨啊,这些奖状有什么用,一分钱都不值。”可年轻时曾当过兵的杨老却对这些荣誉看得很重。他说他得到的是精神上的舒畅,这些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有举手之劳的善行和无私奉献的坚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6

家是爱的港湾——董雅蓉家庭

  长者慈,少者孝。董雅蓉的家庭寻常而温馨。

  2017年3月21日傍晚,护送完班上学生排队出校门回家后,董雅蓉回到了教师办公室,一如往常般看教案。而在隔壁的机器人实验室里,她的儿子、五年级的昊昊正专心地做着他的机器人实验。等到丈夫下班,董雅蓉和丈夫儿子一家三口便一同回家。而在家里,家中的“两宝”——昊昊的爷爷奶奶已经准备好晚餐等着她们。董雅蓉说这样简单寻常的日子让她心怀感恩,感到幸福。

  温馨的寻常日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董雅蓉家里,父母亲不仅很慈爱,更是一家人的榜样。“公公婆婆总是让我们心怀感动和感恩。孩子的太奶奶在的时候,公公对她的照顾,让我特别感动。”董雅蓉回忆道,“有阵子太奶奶身体不好,公公就在她床前守了一个多月,帮着她擦身子、陪她聊天,公公也是快70 岁的人了,一定要自己照顾着太奶奶,那么认真细致,不怕脏不怕累,让我特别感动。”

  公公的孝顺感染着董雅蓉和她丈夫,而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爱。除了平常对老人身体和日常生活特别关注外,每年还不定期带着全家出游。“平常都忙着工作了,我们也只能趁着节假有空时候带着他们出去走走,除非是爬山等一些比较耗体力不适合老人的活动,一般城市旅行啊我们都是一大家子出动。”董雅蓉笑着说道,“这些其实也不是专门为他们做的,一家子聚在一起做些什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更让老人家感动的是,每次董雅蓉和丈夫去外地时总是会记得他们,带回他们爱吃的东西。“其实是老公比较了解婆婆他们的喜好,爱吃什么,可能喜欢什么,老公都了解得特别准,所以我们才能买到他们都喜欢的东西。”董雅蓉笑着说道。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熏陶下,昊昊也特别孝顺。“每次出去,他都要带着爷爷奶奶和太奶奶一起出去,而且每次都是他拉着太奶奶,护在太奶奶前面‘开道’。”董雅蓉说道,“前阵子太奶奶走了,孩子特别难过。”

  睦邻友好传递爱

  在不少邻居眼里,董雅蓉家有种“安定”的力量。谁家有人去医院体检拿了单子回来总爱来董雅蓉家咨询下,谁家老人大半夜头疼脑热不方便看医生的也总第一时间找上门来,这是因为雅蓉家有个“健康卫士”——雅蓉的丈夫。“其实我老公并不是医生,当然也不给大家看病,只是以前是学医的,大家信任他。也只是给他们一点小建议,力所能及的帮帮而已。”“这种帮助其实也是相互的,邻里间就是要互帮互助啊。平常家里烧菜做饭、少点什么的,邻居知道了也都是说到他们家拿,有的甚至送过来给我们。”董雅蓉笑着说,“我们楼下有个孩子也在我们学校,平常跟着我们去上学,遇到我们去研修啊之类的,他们也会帮忙带着我们昊昊去学校,大家你来我往,互相帮助。”

  邻里间的友爱互助、父母的善良和慈爱也在昊昊心里也种下了爱的种子——对亲人、对朋友同学、对陌生人。青运会期间,“陪着”爸爸上班的昊昊,在现场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被志愿者们感染的昊昊也加入了他们队伍,成为了青运会保洁志愿者之一。而在学校里,昊昊更与贫困同学结对子,送上自己喜欢的书籍,积极参加慰问孤寡老人等各种志愿公益活动。“能帮助到别人,尽自己一份力,我觉得很开心。”昊昊腼腆地说道。

真诚待人 和睦相处 互敬互爱——洪凤英家庭

  “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所以和睦,洪凤英总结出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分,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最深的缘分。洪凤英一家孝老爱幼、家庭和睦,热心公益、团结邻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他们家的事迹成为邻里美谈。

  孝敬老人 传承美德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几十多年来,洪凤英夫妇孝敬老人的事迹,早已经被邻里传为佳话。洪凤英家有两位老人需要照顾, 妈妈80 多岁了, 平常血压高, 常常头晕眼花, 经常去医院挂点滴。婆婆患糖尿病和心脏病,常年吃药。去年婆婆心脏病复发住院,病情危险,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婆婆不肯做手术,说是年龄大了不想拖累儿子媳妇,通过夫妻两人做思想工作后,老人同意了手术治疗。心脏手术后24 小时需要护理。洪凤英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照顾婆婆,还准备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给婆婆喂饭、洗脚、洗衣服。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身体一天天好转,洪凤英的心里感到很欣慰。每逢婆婆过生日,她总是给婆婆端上一碗香喷喷的太平面,并亲自下厨准备丰盛的生日宴。婆婆逢人便说:这个媳妇比亲生女儿待我还要亲!

  教女有方 子女优秀

  为人父母是一件幸福的事,拥有一个优秀的孩子则更幸福。洪凤英的独生女儿,是洪凤英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女儿非常优秀,具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一直是优秀学生,并从北大博士毕业。女儿虽然在北京,但非常孝顺,经常打电话问候爸妈,提醒爸妈注意身体,每年母亲节、父亲节都会寄礼物给父母,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回来孝敬他们。看到孩子如此孝顺,夫妻俩心里美滋滋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热心公益 团结邻里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洪凤英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

  社区书记 岗位助人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20 年来,在大家心中,洪凤英是“和事佬”“爱管闲事的居委会大妈”和“金牌调解员”,居民无论大事小事都爱找她帮忙。当社区书记的这些年,洪凤英遇上不少准备离婚的夫妻。她不单是从面上劝说,还会私底下找到两人矛盾的根源,从中帮助协调解决,让家庭破镜重圆。闽侯县甘蔗街道三福社区是老旧小区,洪凤英推动改造工程,下水道不再堵了,路面不再不平了,路灯也都亮了,“我们不仅住得越来越舒心,还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洪书记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

争做贤媳妇 传承好家风——林雪瑜家庭

  “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林雪瑜深懂这个道理,更是亲力亲为。成家以来夫妻俩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有困难共同面对,有问题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

  身体力行,弘扬美德

  2005 年,林雪瑜的父亲大病一场后撒手人寰,留下了深受丧夫之痛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弟弟,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她的肩上。她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顾母亲和弟弟,一边工作一边尽孝,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也没有任何怨言。

  林雪瑜不仅是对自己的娘家尽心尽力,在婆家也是无可挑剔。有人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林雪瑜用自己的行动对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日常生活中她对公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公婆红过脸。由于她丈夫家在农村,生活较困难,她在经常去探望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侄女的教育,把她接到家中,送到学校,承担侄女读书的责任,直到侄女考上大学,因此深受邻里乡亲的称赞。

  热心公益,同情弱者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只是小爱,可林雪瑜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乃至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俩定是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提起他们的谦和热心,人们总是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除了关心邻里,他们一家还经常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常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不时领着孩子参加各种募捐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不离不弃 相守相望——陈锦秀家庭

  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陈锦秀在金峰派出所任职期间,工作成绩优异,与群众打成一片,尽管早出晚归,家人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不幸的是,2011年,陈锦秀因工作过度劳累,病倒在岗位上,经多番抢救仍成为植物人。从此,生活的重担落在坚强的警嫂肩上,照顾丈夫,抚养孩子,一路走来,不抛弃不放弃。

  “警嫂” 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郑锦娇和陈锦秀都是长乐玉田镇人,两人于1994 年经人介绍相识,而后相知、相恋、结婚、生子。丈夫的民警身份使得两人在婚后聚少离多,每次周末或节假日,一家人约好要外出游玩,总会因为丈夫突然接到任务而临时取消,久而久之,郑锦娇也就明白了“警嫂”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虽然偶有不满,但每当看到丈夫回家后疲惫的神情,再想到丈夫所做的都是服务群众的好事,那些许不满也就顷刻间融化了。

  陈锦秀原是金峰镇金峰社区警务区民警,提起他,当地居民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只要能方便群众,为居民多做些实事好事,他自己再辛苦都毫无怨言。领导照顾他身体不好,几次要给他换个轻松的岗位,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他喜欢社区的工作, 喜欢和老百姓在一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 年,陈锦秀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警务室——陈锦秀警务室,其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人民满意责任区民警、优秀警务区民警、福州市优秀人民警察,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 次。

  昏迷丈夫经抢救后成植物人

  眼看着生活越来越美满,不曾想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突遭飞来横祸。

  2011 年3 月22 日上午,此前在周末忙着深入群众动员办理二代身份证工作的陈锦秀已经连续加班两天了,坐在办公桌前的他突然感觉心脏不适,一起办公的同事立即送他到长乐市第二医院去做检查,经医院诊断,他因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当时就诊的医生十分惊讶地说:“陈锦秀警官简直不要命了,这种情况他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早该住院治疗了。现在必须立即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心脏有问题,总是说工作忙,社区事情多,等过一阵子再说。”妻子在一旁说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3 月23 日,住进福州协和医院后,陈锦秀同志接受了手术治疗,经过医院专家的精心治疗,病情刚刚稳定,他就嘀咕着社区里二代证的任务还没完成。25 日上午,情况突然出现恶化,陈锦秀出现严重昏迷,脑部发现血栓,必须立即接受第二次手术,情况十分危险。医生劝郑锦娇放弃,说即使动了手术也是植物人。但是爱人的生命怎能轻易放弃,郑锦娇坚持动这场手术,她颤抖着双手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漫长的手术过程中,她只能默默地为丈夫祈福。在忐忑和不安中终于迎来了消息:手术成功了。丈夫脱离了死亡的威险,然而还来不及高兴,医生告诉她,现在陈锦秀昏迷不醒,在医学上已经被诊断为植物人,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生活的打击不期而至,但坚强的信念支撑着她,她相信,丈夫陈锦秀一定会醒过来。

  不离不弃柔肩挑起千斤担

  郑锦娇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之路。

  她放弃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几乎每天在家寸步不离照顾丈夫,同时挑起照顾80 多岁的婆婆和正读高中儿子的重担。每天,郑锦娇天不亮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丈夫的大小便,给丈夫擦洗身体,帮丈夫换尿布、喂药。然后给丈夫专门制作“营业餐”,一勺一勺地喂给丈夫吃。等到这些都做好,她才匆忙吃下早饭。此时通常已是上午九点。郑锦娇知道,长期的卧床容易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缩,就托人买了按摩类的书籍自学,一有空就一边陪丈夫聊天,一边帮丈夫按摩翻身。面对体重将近70 公斤的丈夫,身材娇小的郑锦娇每次都要花费近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整套的按摩翻身动作。

  奇迹出现植物人丈夫醒了

  日复一日,郑锦娇坚持了两年多,奇迹终于出现了。

  2013 年3 月份的一天,陈锦秀醒了。“那天我背着他准备回屋,走到房间门口的一刻,他突然用双手压住门沿不让我将他背进屋,紧接着想去关掉门旁的开关。” 郑锦娇回忆,为了帮丈夫恢复意识,瘦弱的郑锦娇每天背着丈夫到客厅的沙发坐着, 手把手教丈夫写字。尽管他的手连笔都拿不稳,只能在纸上潦草地划上几笔,但郑锦娇心中从没有放弃二字。

  现在陈锦秀还无法开口说话,左半边身体也动不了,但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好转,郑锦娇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没事就守在丈夫床前,像逗小孩一样逗他玩,锻炼丈夫的反应能力。

  由于身体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丈夫时常发生感冒、发烧等等并发症。细心的郑锦娇经常半夜要醒来两三次,给丈夫摸额头,量体温。遇到高烧不退的情况, 她只能挂电话求助亲戚朋友去医院开点退烧药或者请医生前来家里会诊。而她自己则流着泪,握着丈夫的双手,整夜守候在丈夫床前,给丈夫讲鼓励的话。

  为丈夫治病的这几年,家里的积蓄全部都花光了。儿子念大学的学费、老母亲的赡养费、丈夫的医药费、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全靠亲戚朋友资助或者向朋友借钱,日子举步维艰,她托人揽了些手工活回家做,既可贴补家用,又可照顾丈夫。现在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丈夫有一天能够重新站起来。

相濡以沫 同舟共济——黄身端家庭

  病魔无情侵袭,家人同舟共济。无悔献身山区教育事业24年的黄声端,因长期超负荷工作,查出肝癌。术后仅9个月,因放心不下学生,本需安心静养的他不顾亲友反对,向校领导请求回到教学岗位。在丈夫身患重症时,妻子黄岩英心如刀割,但总是鼓励丈夫,让他拥有面对病魔的勇气。她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起为找医生、筹钱不断奔波,对黄身端无微不至地照顾。面对生活磨难,她扛起希望,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这个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孝敬老人、努力生活

  自从黄身端走上教育岗位,就一心热爱着这个事业。当和黄岩英结婚之后,家庭的重任就落到这个瘦弱的女子身上。霞拔乡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对于一个教师家庭来说,经济的压力总是生活中的最大困难。在这样的困境中,妻子岩英曾经开过百货店,做过手工裁缝。只要能够为多收入些,她都努力去做。她总是默默地支撑着这个清贫的家。孝敬老人、抚养教育孩子,成了她的生活全部。黄身端常说:“家里的事情我是基本上不知道的,这多亏了我的妻子。”这样简单的话语,饱含着他对妻子的愧疚。

  世事无常、相濡以沫

  2010 年的11 月,一次体检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噩耗。黄身端被查出早期肝癌,对于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在这样的时刻,岩英总是鼓励丈夫,让他拥有面对病魔的勇气。她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起为找医生、筹钱不断奔波。上天总会给那些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留一扇窗, 2010 年 12 月,黄身端接受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从病魔手中夺回了生命。在黄身端患病期间,妻子岩英总是奔波于家庭和病房之间,对丈夫进行无微不至、持之以恒的照顾,用妻子的温柔和坚韧让丈夫感受到真切的温暖。

  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黄身端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他爱生如子,严厉的目光下,饱含着谆谆善诱的耐心。他用自己的爱心、良心从事教育活动,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术后仅9个月,因放心不下学生,本需安心静养的他不顾亲友反对,向校领导请求回到教学岗位。

老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工作——林巧红家庭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林巧红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全家人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为训,互敬互爱、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爱岗敬业,营造文明、进取、向上的家风。

  互敬互爱 家庭和睦

  家是最小国,有爱才有温暖,爱就是凡事包容、凡事信任、凡事忍耐,这是林巧红家庭和睦的基础。在这个家庭里,夫妻间相互尊重,生活上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遇到意见不同时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理解,遇到困惑时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共同承担起家中的事务,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出一个欢乐、和谐、平等、尊重的氛围, 让家成为最温暖的港湾。

  以身作则 学会感恩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林巧红和丈夫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里夹,让他们多吃点。还经常会买些保健品,为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老人生病了,总是合理安排时间带他们上医院检查,并将服药的注意事项耐心地讲清楚。家务活夫妻俩抢着做,不让老人受累。

  重视教育 塑造品德

  林巧红家庭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学校要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在家中要尊重长辈、孝敬长辈;在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对人要礼貌,诚恳待人,要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每次学校有组织爱心活动和各种捐款,他们都鼓励孩子积极参与。2016 年在遭受“7.9”特大洪灾期间,他们鼓励孩子们去当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灾区人民贡献一份爱心。通过这样的点滴小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品格。

  邻里和睦 热心公益

  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真诚待人是林巧红家庭的处事态度,坚持着“邻里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林巧红家庭与邻居和谐相处、彼此尊重,邻居们有需要帮忙的事情,他们都热心相助,也结下了很好的人缘。

和谐有爱树家风——戴晖家庭

  结婚20年来,戴晖和丈夫相亲相爱,共同培养女儿成长,共同肩负照顾父母的责任,共同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戴晖的丈夫平时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有空,他会呆在家里陪陪妻子女儿,帮忙料理家务,买菜洗菜做饭,家务活样样不含糊;或带上妻子女儿,做点好吃的给父母送去。逢年过节,一家三口会到父母家里和兄弟姐妹团聚,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下,性格开朗、乐观、活泼,她常说:“我有这样和谐的爸爸妈妈,真幸福。”

  孝爱传承不停歇

  戴晖的父亲在2017 年4 月被查出患有淋巴癌,在父亲放化疗期间,戴晖一下班就往家里赶,做好饭菜往医院送,看着父亲吃的香,戴晖心里很舒坦。在父亲患病住院的10 个月时间里,戴晖帮父亲喂饭、捶背、洗脚, 学会了打胃管,学会了口腔护理,陪父亲聊天、散步。女儿放假回来,也推着外公逛公园,教外公看微信,逗老人家开心。丈夫也不时会给父亲买些合适的衣裳,带些好吃的食物。

  戴晖母亲和父亲的感情也十分深厚,父亲患病期间,母亲每天都详细记录父亲的病情变化,上网查询治疗方法,日夜陪护在左右。戴晖说:“父亲身体好时,炒一手好菜,周末都是他准备好晚餐等着我们和妹妹一家回去团聚。父亲前阵子走了,我们都非常难过,但是全家人陪伴父亲的美好镜头永远留着我们的记忆里,父亲面对病魔所表现出的乐观豁达心态和顽强坚忍的毅力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照顾好母亲。”

  帮扶贫困献爱心

  2013 年底,戴晖获悉厦门大学历史系自强奖助学金这项活动,决定每年捐款3000 元和2003 级历史系的同学们一起帮助贫困自强的学子更好地完成学业,这样一晃持续了五年,一些受资助的学生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传承母校之爱。女儿问母亲:“为什么呀,为什么要去资助别人家的孩子读书?”戴晖回答:“所有的这些孩子都将和你生活在同一个未来,资助贫穷的孩子,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未来才有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别人其实是惠及自己。”

  2016 年7 月,单位组织为灵响社区困难户捐款,戴晖第一个带头捐款,她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上善若水,希望能集众人之力帮助不幸的家庭度过难关,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母亲的熏陶下,女儿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2016 年夏天,一位女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晕倒了,女儿刚好路过,她急忙到旁边的水果店借了一辆三轮车,请店老板帮忙,一起把女同学护送回宿舍。女儿常和母亲说,“我人缘特别好,同学们有什么困难都会找我帮忙,有什么心里话也会找我倾诉,我看他们开心了,我也开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戴晖的家庭简单而快乐。

(责任编辑: 何红蓼)
福州好人365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