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家:“闹”元宵掀起春节最后一个节日高潮
发表时间:2012-02-0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关闭】

  新华网沈阳2月6日电(记者 李克瑶)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赏月观灯、竞猜灯谜、大耍“百戏”等“闹”元宵方式形成了春节最后一个节日高潮。

  乌丙安说:“在民间,一年所有的喜庆都搁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所以真正过年最高潮是十五,不在除夕。除夕、初一是安静的,这几天家家户户是不出门的,外面没任何热闹。过了初五这才打开这个大社会,大家互相大拜年,但是杀猪是正月十五,最多十六杀猪。”

  这是农业社会全民最欢腾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完了后准备种庄稼了,节就结束了。元宵节古时叫上元佳节,也就是第一个月亮最圆的节日,所以说中国的历法其实是阴阳合历,既参照于太阳,又参照月亮,非常适合中国这块土地的农业文化。

  乌丙安讲到,元宵节越过越热闹,越过规模越大,越过节庆时间越长。汉代仅1天,到唐代已变为3天,宋代则长达5天,明代更是从农历正月初八点灯到十七落灯整整狂欢10天。清代赏灯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各种狂欢活动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饶有兴致,所以千百年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乌丙安说:“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虽然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全民节日,但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而且祭祀祖先神灵也强调庄严肃穆。元宵节则不同,它是所有传统民俗节日中唯一以‘闹’(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甚至封建社会平素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年轻女性,元宵节也可以在灯火下载歌载舞,行歌、踏歌、会一会情人。唐宋诗人笔下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都是反映这种全民狂欢场景的。”

  乌丙安介绍,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笃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令官府百姓都挂灯。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通衢闹市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除燃放灯火外,还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活动。

(责任编辑: 陈 乙鼎)